Skip to content

基孔肯雅热

基孔肯雅热

2019年12月3日

病原体

基孔肯雅热是由基孔肯雅热病毒引起,并经蚊子传播的传染病。「基孔肯雅」是源自非洲马孔德语中的一个词,意思是「变得扭曲」,描述关节疼痛患者弯着腰的模样。在非洲、亚洲、欧洲、美洲和印度洋及太平洋群岛等地的国家曾经爆发疫情。

病征

患者感染基孔肯雅热后会出现发烧和严重关节痛。其他常见症状包括肌肉疼痛、头痛、恶心、疲倦和出现红疹。症状通常是自限性的,一般持续数天。基孔肯雅热甚少会致命,大多数患者可以痊愈,但有些患者的关节痛会持续数月,甚至数年。

传播途径

人类主要透过被带有基孔肯雅热病毒的雌性伊蚊叮咬而受到感染。当基孔肯雅热患者被病媒蚊叮咬后,病媒蚊便可能受到感染,若再叮咬其他人,便有机会将病毒传播。本港并未有发现传播基孔肯雅热的传病媒介埃及伊蚊,但另一传病媒介白纹伊蚊却非常普遍。这些蚊子主要在白天叮咬人,而叮咬的高峰期在清早和傍晚。

在罕有情况下,基孔肯雅病毒也可在婴儿出生时由母亲传给新生婴儿。

潜伏期

潜伏期为 2 至 12 天,通常为 3 至 8 天。

治理方法

曾前往受影响地区而出现有关症状的旅游人士须尽快求诊。现时并没有特定的抗病毒药物治疗基孔肯雅热,治疗方法主要是纾缓症状,包括使用退烧药、止痛药和补充体液。

预防方法

现时并无有效的疫苗预防基孔肯雅热。预防基孔肯雅热的最佳方法是清除积水,防止蚊子滋生,以及避免被蚊子叮咬。

预防蚊子传播的疾病的方法

  1. 穿着宽松、浅色的长袖上衣及长裤,并于外露的皮肤及衣服涂上含避蚊胺(DEET)成分的昆虫驱避剂。
  2. 在户外活动时采取额外的预防措施:
  • 避免使用有香味的化妆品或护肤品
  • 依照指示重复使用昆虫驱避剂
  • 将氯菊酯(一种杀虫剂)加在衣服和用品表面,例如帐篷、蚊帐。切勿将氯菊酯直接涂在皮肤上
  1. 科学研究显示受感染者可以在发病前透过被蚊叮咬而把病毒传播给病媒蚊,继而造成进一步传播。因此,旅游人士从受影响地区回来后至少 12 天内须继续使用昆虫驱避剂作为防蚊措施。旅游人士若感到身体不适,如发烧,应尽快求医,并将行程细节告知医生。

防止蚊虫滋长

  1. 防止积水
  • 每星期为花瓶换水一次
  • 避免使用花盆底盘
  • 紧盖贮水器皿
  • 确保冷气机底盘没有积水
  • 把用完的罐子及瓶子放进有盖的垃圾箱内
  1. 避免蚊虫滋生
  • 应妥善存放食物及处理垃圾

孕妇及 6 个月或以上的儿童可以使用含避蚊胺成分的昆虫驱避剂。如儿童前往蚊传疾病流行的国家或地区而有机会被蚊叮咬,两个月或以上的儿童可使用浓度上限为 30% 的避蚊胺。 关于使用昆虫驱避剂的详情和须注意的要点,请参阅「使用昆虫驱避剂的注意事项」

有关更多防治蚊子滋生的资料,请浏览食物环境卫生署网页:http://www.fehd.gov.hk/tc_chi/pestcontrol/handbook_prev_mos_breeding.html


网上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