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钩端螺旋体病

钩端螺旋体病

2023年11月20日

病原体

钩端螺旋体病是一种由钩端螺旋体属细菌引起的疾病,可感染人类和动物。钩端螺旋体菌株可感染多种动物,包括囓齿动物、家畜和野生动物,而人类是偶然宿主。带菌的野生动物和家畜或会会长达多年间歇性地排出钩端螺旋体。钩端螺旋体属细菌在全世界广泛存在,尤其是在降雨量多的热带地区。它可在淡水、潮湿的土壤、植物和淤泥存活很长的时间。大雨后的洪水有助细菌在环境散播。

病征

症状包括发高烧、严重头痛、冷颤、肌肉疼痛和呕吐。其他病征包括黄疸、红眼、腹痛、腹泻或出疹等症状。如果病人不及早接受治理,可能会出现致命性的肾脏、肝脏、脑部、肺部或心脏感染,甚至引致死亡。

传播途径

人类一般可经接触受感染动物(尤其是囓齿动物)尿液污染的水、食物或土壤而受到感染。这些情况包括经皮肤接触到污染物,尤其是黏膜表面(如眼睛或鼻子)或破损的皮肤,或食用受污染的食物和饮用受污染的水。此病亦可透过接触其他受感染动物的体液或被囓齿动物咬伤而传播。人与人之间的传播是罕见的。

风险人士

户外工作或需接触动物的人士,以及在受污染的湖泊和河流进行户外水上运动(例如游泳和涉水)的人士,会有较高风险染病。

潜伏期

潜伏期为2至30天,一般约5至14天。

治理方法

可使用抗生素治疗钩端螺旋体病。

预防方法

  • 避免接触可能受感染动物(尤其是囓齿动物)的尿液或体液污染的淡水、土壤和植物。
  • 避免直接接触受感染动物(尤其是囓齿动物)的尿液或体液。切勿用手直接接触已死亡的动物。
  • 接触受污染的水或土壤后应进行清洗或淋浴。
  • 尽快清洁伤口,并用防水敷料妥善复盖伤口直至愈合。
  • 在可能受污染的土壤或水中进行消遣活动或工作时,应穿上适当的保护衣或靴子。
  • 经常保持双手清洁。接触宠物或动物后,要立即用梘液和清水洗手,而在受污染的地方应进行消毒。
  • 只饮用煮沸后的自来食水或出品自可靠商户的樽装饮品。
  • 将食物、水和垃圾存放在密闭容器中,并保持环境卫生,以防止鼠患问题。
  • 钩端螺旋体病于台风和暴雨期间及之后可经受污染的土壤和水传播。 在可行的情况下,于台风和暴风雨期间应留在室内,避免前往可能发生水浸的地区,及不应涉水或接触泥水和泥土。
  • 旅游人士可通过户外水上运动感染此病。减少接触可能受感染动物尿液或体液污染的水源,如河流、池塘和湖泊等,及避免在可能遭受污染的水中游泳或涉水,可减低受感染的机会。

网上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