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空气污染对健康的影响

空气污染对健康的影响

2020年6月3日

简介 

空气污染对健康造成的威胁已经得到广泛的认同。根据世界卫生组织(世卫)在2009年发表的《全球健康风险》报告,市区室外空气污染被列为2004年全球死亡人口的第十四大风险因素(图一)。

空气污染对健康所造成的影响视乎多个因素而定。除了空气中污染物的浓度与化学特性之外,有关人士的年龄与一般健康状况、接触污染物的时间长短、气候情况以及排放源头与接触者之间的距离等,都会对健康构成不同的影响。需要经常在户外工作或活动的人,接触空气污染物的机会增加。在一般情况下,短时间接触污染物所带来的健康风险通常会较低。

空气污染的来源

香港市区的空气污染部份由车辆(尤其是柴油车辆)所排出的废气而引起。发电厂的排放也是本地其中一个重要空气污染来源。

此外,本港亦受到区域性空气污染的影响,污染的来源主要是本港及珠江三角洲一带的发电厂、工业及车辆所排放的废气。

空气污染对健康的潜在影响

空气污染对健康的潜在影响有很多,从身体里细微的生理变化,以至明显的病征如鼻子及喉咙痕痒、气喘、咳嗽、胸痛或胸闷等。哮喘或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如接触到空气污染物,病情便会加剧。虽然不同的人受空气污染影响的程度是取决于不同的因素,但是不同年龄的人都会受到恶劣的空气质素的影响,而空气污染对儿童及长者的影响则更大。

多项本地研究都显示,因呼吸系统及心血管疾病入院及过早死亡的人数与严重空气污染之间有着重要的关连。

户外空气污染物会增加患癌的风险。在2012年6月,世卫辖下的国际癌症研究机构把柴油引擎产生的废气从「可能致癌」(第2A类)重新列为「人类致癌物」(第1类)。基于最新科学证据,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在2013年10月进一步把户外空气污染列为人类致癌物(第1类)。

常见的空气污染物

最常见的空气污染物包括一氧化碳、二氧化氮、臭氧、悬浮粒子、二氧化硫和铅。

空气污染物 来源 对健康的影响
一氧化碳
一氧化碳主要是来自未能完全燃烧的化石燃料。而本港大部分空气中的一氧化碳是来自车辆排出的废气。
一氧化碳会降低红血球的带氧能力,它对健康所造成的影响则视乎身体接触一氧化碳的时间长短,以及吸入一氧化碳的浓度。一般人吸入低浓度的一氧化碳时会感到头痛、晕眩及疲倦。当吸入高浓度的一氧化碳时更会造成视力糢糊、失去协调能力,甚至死亡。

二氧化氮

当燃烧工序以高温进行时会排放氮氧化合物(包括二氧化氮)。发电厂及车辆排出的废气是二氧化氮的主要来源。

二氧化氮会刺激眼睛、鼻、咽喉及呼吸道的黏膜,接触低浓度的二氧化氮会令支气管过敏及加剧哮喘病人对致敏原的反应。此外,二氧化氮亦会令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者的病情恶化。长时间接触二氧化氮可能会减弱肺部功能以及降低呼吸系统抵抗疾病的能力。

臭氧

臭氧是由主要是排放自车辆及工厂的氮氧化合物及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在光化学反应下形成的。

臭氧在大气层的作用是阻挡太阳释放出来的有害紫外线。但是在地面的臭氧是一种极易引起化学反应的气体,它会刺激眼睛及引致呼吸系统的毛病。除可引发哮喘外,臭氧亦会增加呼吸系统受到感染的风险,以及令原有的呼吸系统疾病恶化。

悬浮粒子

悬浮粒子来自多种源头,可以由人类活动及天然产生的。燃烧化石燃料(例如:车辆及发电厂排出的废气)及燃烧生物体(例如:野外火灾)是主要的来源种类。一般来说,悬浮粒子是空气中有机和无机物的固体和液体复杂混合物。

悬浮粒子可根据它们的气动直径加以界定,例如PM10(气动直径小于10 µm的粒子)或PM2.5(气动直径小于2.5 µm)。后者更具危险性,因为当吸入后,它们可以更加深入肺部。根据多项研究显示,因呼吸系统及心血管疾病入院及过早死亡的人数与悬浮粒子的浓度之间有着重要的关连。心血管疾病和慢性呼吸疾病患者更容易受到影响。悬浮粒子已被国际癌症研究机构界定为人类致癌物(第1类)。

二氧化硫 

二氧化硫主要是由燃烧含硫的化石燃料产生。在香港,发电厂是二氧化硫的主要来源,其次是车辆、船只以及工业的燃料燃烧装置。

二氧化硫会刺激眼和鼻,而吸入二氧化硫会引致气管收缩。二氧化硫对哮喘病患者及慢性呼吸系统病患者的影响更为明显。

铅是地壳内的天然矿物,但这些天然的铅只占污染来源的一小部分。大部分在空气、食物、水源及尘埃中找到的铅粒子都是来自车辆废气、工厂排放的气体和含铅的焊剂及油漆。车辆废气含有铅粒子是因为含铅汽油加入了铅作为汽油的添加剂,但自一九九九年香港政府禁止车辆使用含铅汽油起,本港的车辆都不会排放铅。

铅的毒性很高,它进入人体后会损害神经系统及肾脏,妨碍身体制造血红素。铅对儿童的威胁尤其大,因为过量的铅会引致儿童学习障碍以及认知功能受损等。

有关空气质素及空气质素健康指数的资料

在香港,《空气污染管制条例》(第311章)是管制空气污染的主要法例,而环境保护署则负责执行该法例的各项规定。环境保护署同时监测本港的空气质素,并透过现时采用的空气质素健康指数向公众提供空气污染的短期健康风险信息。

空气质素健康指数以1至10级及10+级通报,并分为五个健康风险级别,即“低”、“中”、“高”、“甚高”和“严重”。在不同健康风险级别时,建议采取的预防措施可浏览以下环境保护署网页 -  http://www.aqhi.gov.hk/tc/health-advice/sub-health-advice.html

为让公众了解空气质素对健康的影响及如何协助改善空气质素,环境保护署制作了「清新空气知多D」系列短片。市民可于以下环境保护署网页浏览该系列短片 -  http://www.epd.gov.hk/epd/tc_chi/environmentinhk/air/prob_solutions/clean_air_you.html

口罩使用考虑

一般而言,市民应在空气汚染高的日子减少户外体力消耗及减少在户外逗留的时间。如无法避免户外体力消耗,有些人可能希望使用口罩。市民应注意外科口罩及N95防护口罩对预防吸入一氧化碳、二氧化氮、臭氧和二氧化硫等气体污染物作用不大。

虽然外科口罩可以过滤较大的悬浮粒子,但研究显示此类口罩并不能有效过滤10微米以下的悬浮粒子,更不能过滤2.5微米以下的微细悬浮粒子。

在使用防护口罩(如N95防护口罩)时,其过滤功能将视乎口罩能否紧贴面部。此外,长时间佩戴防护口罩会令人感到不舒适,使用时亦须加倍用力呼吸。

有关在空气质素健康指数高的情况下评估健康状况是否适宜使用防护口罩的资料,医生可参考相关的「给医生的指引」。医生亦可参考本署于2014年1月3日发出的「给医生的信」,以便在空气质素健康指数达到10+时为病人和公众提供更多的健康建议。

 

图一:2004年全球死亡人口的主要风险因素

资料来源:Global Health Risk - Mortality and burden of disease attributable to selected major risks, the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