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原體
角膜結膜炎是指角膜和結膜出現炎症。角膜是眼睛最前透明的部分,而結膜是覆蓋著眼瞼內方及眼球白色表面的薄膜。微孢蟲感染是引致角膜結膜炎的原因之一。
微孢蟲屬於寄生蟲,可引起全身性或局部性的疾病,如角膜結膜炎。在早期發現的微孢蟲角膜結膜炎中,患者多是免疫力受損的人士,但近年健康人士受感染的個案亦越來越多。感染的風險因素包括眼部受創傷、配戴隱形眼鏡、使用含類固醇的眼藥水,和曾接觸不潔的水源、土壤或泥濘。
病徵
病徵包括異物感、眼痛、眼紅及偶爾出現視力模糊。有些人或會畏光、流淚、眼瞼腫脹和痕癢。採集眼球表面拭子樣本加以染色可幫助診斷。
傳播途徑
微孢蟲的孢子可生存在環境和土壤中。不潔的水、土壤或泥濘濺入眼睛,可引致角膜結膜炎。在泥地進行的運動,例如欖球,亦曾出現運動員受感染的情況。
現時並未發現微孢蟲角膜結膜炎可在人與人之間傳播。
潛伏期
通常為 2至30 天。
治理方法
可使用抗微生物眼藥水或口服藥物治療。
預防方法
避免在佈滿泥濘或積水的場地參與須接觸泥土的運動。如無法避免,參加者在運動完畢後,應立即徹底清潔面部和眼睛,同時必須用不同的毛巾清潔身體和面部。市民在參與有機會接觸土壤或泥濘的運動後,如出現病徵,請立即求診。
配戴隱形眼鏡的人士,在處理隱形眼鏡時,應遵守良好的衞生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