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原體
立克次體病可歸類為叢林斑疹傷寒、城巿斑疹傷寒、流行性斑疹傷寒和其他立克次體病(其中包括斑疹熱)。各種立克次體病是由不同類型的「立克次體」所引起。叢林斑疹傷寒和斑疹熱在香港較為常見。城巿斑疹傷寒偶有感染個案,而流行性斑疹傷寒在過去數十年均未有本地報告。
病徵
立克次體病的一般病徵類似重感冒,患者會發燒、發冷、頭痛、肌肉疼痛,以及出疹。叢林斑疹傷寒和斑疹熱的特點,是患者在受感染的節足類動物咬過的位置出現穿鑿狀皮膚潰瘍,附近的淋巴腺亦會腫痛。立克次體病可引起嚴重併發症,甚至死亡。
傳播途徑
立克次體病主要經病媒傳播。不同的立克次體病的病媒各有不同,如蟎、蚤、蝨和蜱。
叢林斑疹傷寒(又稱為恙蟲病)
城巿斑疹傷寒(又稱為地方性斑疹傷寒或鼠型斑疹傷寒)
流行性斑疹傷寒
斑疹熱
潛伏期
叢林斑疹傷寒、城巿斑疹傷寒和流行性斑疹傷寒的潛伏期通常為10 - 12天,而斑疹熱的潛伏期為6 - 10天。
治理方法
大部分的立克次體病治療方法相似,患者應接受抗生素及支援性治療。
預防方法
傳播叢林斑疹傷寒和斑疹熱的病媒主要生長在有茂密植物的地區。因此,到郊外地區時應採取預防措施,以免被病媒叮咬。
出發前:
在途中:
回程後:
如發現有蜱依附在身體上:
防治立克次體病的病媒與其宿主,也是有效的預防措施:
此外,蝨可寄生於人體上,因此保持良好的個人衞生,可有效預防流行性斑疹傷寒的蔓延。
孕婦及6個月或以上的兒童可以使用含避蚊胺成分的昆蟲驅避劑,關於使用昆蟲驅避劑的詳情和須注意的要點,請參閱「使用昆蟲驅避劑的注意事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