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未有足夠的研究証據証明水果於空腹或飯前進食較易被人體吸收。
進食水果的時間可按個人的飲食習慣而定,且各有好處;若作兩正餐之間的小食,可代替其他較不健康的小食;若於飯前或飯後進食,水果中的維生素C能促進鐵質的吸收。
目前並未有足夠的醫學證據支持藍莓所含的花青素在預防或治療疾病有確切的功效。
然而,在健康均衡飲食的大前提下,鼓勵大家每天食用足夠的水果,如蘋果、橙、提子等,藍莓亦是一個好選擇。
β-胡蘿蔔素、維生素C及茄紅素便是多存於水果且具抗氧化作用的營養素或植物化合物。這些水果包括:
由於不同種類的水果提供不同的營養素或植物化合物,所以應多選擇不同種類的新鮮水果,令營養素的攝取更為全面。
水果雖然較很多其他食物的熱量低,但與蔬菜相比,水果含有果糖,故熱量較高。如果將每天3份蔬菜以水果取替,每天多攝取約120千卡,要步行約半小時才可消耗。
以橙和橙汁為例,一杯240毫升的橙汁約需2個橙,橙汁與橙和其他飲品的營養成份比較如下︰
橙1個 (131克) |
橙汁1杯 (240毫升) |
|
---|---|---|
熱量 | 62千卡 | 108千卡 |
糖 | 12.3克 | 20.2克 |
膳食纖維 | 3.1克 | 0.5克 |
常見飲品的熱量
飲品(以100毫升計) | 熱量(千卡) | 糖分(克) |
---|---|---|
橙汁 | 45 | 8 |
蘋果汁 | 46 | 10 |
汽水 | 41 | 11 |
水 | 0 | 0 |
資料來源︰美國農業部轄下的營養素資料實驗室
因此我們鼓勵進食原個水果,若飲用果汁,建議每天不多於一份(約 3⁄4 杯或180毫升)。
註:1杯=240毫升
大部分水果皆是低脂低熱量,且含豐富的維生素、礦物質及膳食纖維,對身體有益;但一些脂肪較高的水果,包括椰子、榴槤和牛油果則不宜多吃。
特別是椰子,雖不含膽固醇,但飽和脂肪含量較高,會令人體膽固醇水平上升。但我們很多時都會不自覺地進食了不少椰子或其製成品,如椰撻、雞尾包、椰汁糕點、椰汁西米露和用椰漿製作的咖喱、葡汁等食物。
而牛油果脂肪含量雖然頗高,但屬不飽和脂肪,有助促進心臟健康,但如須控制體重,則不宜多吃。
常見水果的脂肪含量
水果 | 份量 | 脂肪 (克) | 熱量 (千卡) |
---|---|---|---|
橙 | 1個中型131克 | 0.2 | 62 |
奇異果 | 2個152克 | 0.8 | 93 |
蘋果 | 1個中型138克 | 0.2 | 72 |
椰子肉 | 1件45克 | 15.1 | 159 |
榴槤 | 半碗*122克 | 6.5 | 179 |
牛油果 | 半個100克 | 14.7 | 160 |
*1碗 = 250 – 300毫升
資料來源︰美國農業部轄下的營養素資料實驗室
註:一杯=240毫升
一碗=250-300毫升
此外,鎂質更有助促進骨骼健康,雖然它在骨骼系統中的功用仍未確定,但人體內超過一半的鎂質存於骨骼中,所以每天吃水果,有助攝取足夠的鎂質,促進骨骼健康。